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1/2)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第41章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
天师既国师,想要拿回天师位,少不得要跟皇帝交好,并且让他信任自己。
张异对于自己即将面对的道路,有清晰的认识。
可到目前为止,他通天无路。
朱樉已经是他能接触到的,最接近权力核心的人物了。
可是帮助朱樉,合适吗?
如果放在其他抄代码,他纳头便拜,大抵自己就进入秦王的阵营了。
可他清楚,大明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或者说,朱元璋和其他皇帝不一样。
在洪武朝,不存在夺嫡这件事。
哪怕朱标死了,他也会迅速敲定继承人,绝了其他人对皇位的想法。
用这个要求去治理国家,这不是……”
天色渐暗,朱樉挽留张异。
这种权力,必须得到制约,而文武权衡,就是陛下定下来的手段!
朱樉低下头沉思,张异其实表达了三个思想,其一,科举是君王取士的最好手段,举荐制度,反而后患无穷。
从数百年前起,历代统治者已经逐步认识到让宗室勋贵掌握兵权的弊端,都已经逐渐剥夺宗室的兵权。
“陛下可是不满官员的能力?”
他只是疼儿子,但还不傻。
酒过三巡!
“殿下!”
张异笑语晏晏,朱樉点头。
张异才是父皇最大的秘密,为了这个秘密,父皇才愿意为他开放许多他以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朱樉闻言点头,朱元璋在制定爵位制度开始,就已经定下了这条规矩。
“你今晚就住在我这边吧,反正你回去也没什么事……”
可张异认为,科举不能停,科举尽管有许多不完美,但依然是古代选拔人才中最好的方式。
第三、是皇帝在选拔人才上,太过急功近利。
更何况,自己压根就没有打算鼓动任何人造反。
在科举出现之前,为什么会有门阀,难道陛下读史不知?
门阀之害,催生了科举!
老朱这个人,个性太分明了。
皇帝对兄弟阋墙这件事十分忌讳,也会对然和鼓动秦王造反的角色十分忌讳。
这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张异心知肚明。
哪怕是魏国公,郑国公,也不足以让陛下信任!
这日本肯定会有一到两位秦王就藩那里……
朱棣带着个整天忽悠他造反的姚广孝多年,也没见老朱咋样。
他们在朝中孤立无援,又没有人帮衬着,自然看起来没有举荐的人才好用!
他们的靠山是陛下,陛下却不曾给他们真正的支持,他们自然看起来不好用……
朱樉问:
“什么事?”
张异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勋贵一番的不满……
如果去地方执政,有人靠着,为什么不好用?
“如果殿下不弃,道可以跟殿下聊聊天!”
可如果是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那是什么?
人性本自私,举荐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推荐自己人用的……
张异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科举制度本就是给寒门一条上升通道,陛下开历史的倒车!
“陛下如此,其实心思不难猜!
“殿下准备让我怎么做?”
“这些矛盾,不会一开始就体现出来!
“殿下,如今我无法面圣,但有个请求,您可以帮我转达陛下?”
所以,这危机不在战乱之时,而在和平之后!
只是陛下见惯了开朝那些大臣,以他们的标准去选拔人才,可那些人都是从元末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人!
“说起来,正好有一个议题,我想问问你,就是关于你那天对科举的阐述……”
比如,眼前这条能秘密入宫的渠道。
其二、举荐上来的人才,本身就有结党营私的弊端。
想要改变这个认知,还真不容易。
“这天下的人才,有天才,有良才,有庸才,也有蠢材……
除了李善长这个例外,陛下封赏的那些勋贵,就是陛下用来防止相权过大的!
可是军权,陛下不可能去给他们那些人,所以只能用军功爵位,区分文武!
武将立功,得爵位!
如果他认可本王的看法,本王就举荐你!”
自己真要给完整转述张异的话?
这家伙真敢说。
也是朱元璋最为关心的问题,老朱为了第一次科举,做了不少努力……
自己只要不是朝廷的官员,就不在皇帝的警戒范围之内。
但是如果能改变的话,他大概会高看自己一眼,召见自己吧?
朱樉解决了一个问题,又问另一个:
“上次你说的关于武举的改革,又如何说?”
难怪那天徐达问他,张异选择避而不谈。
陛下觉得举荐上来的人才好用,但却没想过,举荐上来的人,他们本身就有恩师,有门路……
恐怕要是在“黄家父子”面前,他的话语还会更加歹毒。
既然决定帮助朱樉,张异也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谋士的角色。
张异苦笑:
张异说得斩钉截铁,他自然知道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土木堡之后,由于武将集团的整体无能,勋贵彻底退出大明政治的舞台,开启了大明文官最彪悍时代……
而等到天下承平,而老一辈的勋贵褪去之后,这陛下留下来的后患,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朱樉去日本,大明水军的控制权不会在他手里,也会有人监视着他的行为。
但洪武三年第一批人才选拔上来,确实不尽如人意。
所谓的人殉制度,藩王掌军权和洪武六年停了恩科就是例子。
宵禁已经开始,宫门也早就关闭。
举荐不举荐是其次,但认识到科举的问题,至关重要。
张异想着反正回去还是要跟观音奴各自尴尬,还不如留在这里。
在通天无路的情况下,朱樉已经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张异点头答应。
事实上,老朱给大明亲王的权力,已经算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朱元璋这个做法,主要是因为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孩子。
毕竟自己不可能如对黄家父子一般口无遮拦。
这家伙果然如父皇说的一般毒舌,这还是因为自己是亲王,他有所收敛。
既然已经说了,张异也不避讳!
他笑道:
“陛下大封功臣,殿下可曾注意到一个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