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回家(1/2)
我在年代文里边学习边吃瓜第51章 回家: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第51章回家
季清云走了,意味着云苓也得开始准备行李。
这大半年,她一直在和家里密切通信,也经常寄各种食物和当地特产回去。
由于之前的事情,导致保姆齐妈被迫辞职,也是怕被人抓住这一点,攻击他们家是资生活。云父云母又不开火,大多数都在医院食堂,估计也没吃多少,所以这次她可以少带点儿回去。
而且她一个人拿不了太多,虽然可以寄存在系统空间里,但到时候怎么拿出来也是麻烦事,不好解释。
故而瓜果粮食一律不带,剩下没吃完的,云苓都堆到了褚菘蓝屋里去。
她将几株在附近山里挖的可发展药材全都移植到了系统空间里,有些是可以结种种植,便将种子保存下来,这些以后可是有大用处。
药材是一类,剩下的便是书和笔记了。
云苓缺乏医学实践,她爸妈帮她打听了,首都的工农兵大学目前没有医学类名额,所以这次回去,大概率会到云父云母的医院“免费帮忙”,这对她来说也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所以书籍和笔记一定要带的。
收拾完这些其实已然很多了,傅奶奶听说她要回家,当日赶早送了些晒干的榛蘑和烙好的鸡蛋饼过来。
云苓见那榛蘑确实个头不错,所以就收下了。但她也没亏了人家,还了等价的粮食回去,还多添了一个黄桃罐头当谢礼。
这边的鸡蛋饼和煎饼不同,是用水、面二比一的白面糊摊到鏊子上,用竹耙子转圈旋平,然后磕一个鸡蛋搅和几下,均匀铺在面皮上再翻面,刷上大酱。
一种吃法是,鸡蛋和面粉和在一起当作面糊,然后再撒点葱花,烙好了直接吃;还有一种,就是在里面卷上各种食材,有的是豆芽、土豆丝,有条件的还会加两根油条,和外面吃店不同,自己家做卷什么的都有。
傅奶奶的鸡蛋饼就是一张大饼,没有卷什么东西,松软饼皮还有一点劲道,大酱是咸甜口,吃的时候还会抿到豆瓣。
提起回家探亲,他们下乡插队的知青和在兵团里的知青还不太一样。
从某方面来讲,兵团的劳动强度和生活的艰苦程度都远超插队知青,尤其是在兵团初创、农场垦荒时。甚至可能还会付出生命危险,比如蒙省那场草原大火救灾。
正因如此,所以云二伯才没有让她去兵团。自家孩子没必要去吃那份苦,家里有钱有票地养着,在乡下想干嘛干嘛。
而且他安排的还是全国经济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哈省,又是非宗族村落,安全系数和物质条件也不差。
云家大伯二伯都是这么打算的,等过两年影响一些,给云苓在首都找个工作,有了接收单位,调回来就容易许多。
尽管兵团待遇更好,会发生活津贴,探亲回家还有带薪假期,路费报销,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下乡知青虽然也会受到管理,但相比于兵团里的,简直称得上是一盘散沙,待遇根本没法跟人家开工资、吃食堂的比。
可她也不差这份钱。
建设兵团是准军事化管理,政治审查严格,探亲假还得一个连队、两百多知青轮着来,可能好几年也排不到一次。
云苓自认为,她不是吃苦耐劳的人,再主动去遭那份罪实在没必要。
钱莉和云苓是一趟车,她俩都是卧铺票,但不是一个车厢。
临分开的时候,云苓像老妈子一样叮嘱:“别人给的东西你别吃,别人太热情你也提防些,不要人家一问,你全都倒豆子似的吐出来了。”
钱莉被人流挤得几乎快说不出话:“知道啦知道啦,我也十八了好吧,比你还大一个月呢!”
钱莉生日刚过不久,云苓恰好是过完年第十天过生日,即正月初十。
云苓暗道:可你一点也不像比我大的年纪。
两人约好中午吃饭的时候再见面,便分开各自找位置。
卧铺车厢的桌板上铺着一张白色桌布,放着每个车厢都配备的暖水壶,里面装满了热水,方便乘客自用。
云苓的是中铺,是她最心仪的位置。
既没有上铺那么狭窄,压抑得一呼吸就能吹落天花板的灰尘,也不会像下铺那样谁都能坐、谁都能踩,相对的干净宽敞。
她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铺收拾床铺了。
对方的绿色挎包挂在床铺墙壁的挂钩上,身穿军绿大衣,一顶羊剪绒帽子放在枕头旁。女孩的两条大辫子水光油亮,用水蓝素发圈绑着,脖颈上围着一条淡蓝围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