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为马而战(2/2)
大汉永存第145章 为马而战: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大范围没有匈奴人了,这些年来往西域和大汉的使者和商人就特别多了,极大的促进文化交流,还有贸易的繁荣。
像是黄瓜,大蒜,胡萝卜,胡桃,葡萄,苜蓿,西瓜,石榴骆驼,驴子,狮子舞,棉花,琵琶,胡戏,苜蓿,琥珀,胡食(抓饭),胡饼(烧饼),胡茄,胡琴,胡箜篌,胡葱,胡桃,胡豆,胡椒……
≈lss=≈adv≈≈g这些都从西域传过来了,给大汉带来了很多好处。
汉武帝更是根据使者的描述,知道西域有三十六个国家,南北为大山,中部有河流,东西长六千余里,南北宽千余里,东部与汉朝的玉门、阳关相连接,西部直到葱岭。
当然,三十六国只是虚指,主要的是三十六国,大都分散在沙漠绿洲地区,而且国力弱、兵力单弱、容易攻击,其余的部落更是多,真正算起来,绝对超过三十六了。
它们包括:龟兹、焉耆、若羌、楼兰、精绝、且末、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等国。
除此之外还有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而且,更让汉武帝喜出望外的是,他居然得到了大宛国的汗血马。他非常珍爱,命名为“天马”,后续派去去大宛搜求汗血宝马的使者接连不断。
《史记·大宛列传》,其中记载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的报告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虽然此处并无完整的“汗血马”名称,但其对“汗血马”名称的出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同样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博望侯张骞死后,“初,天子发《易》书,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这里明确提出了汗血马的名称,以及将其命名为天马的过程。
《史记·乐书》中应劭注曰:“大宛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也明确提出大宛汗血马为“天马”种,而早先命名为天马的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
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
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称之为汗血马。
它通常体高15米左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速度更是一绝,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00多公里,古代的千里足有500公里,是平常马的两倍多。
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八4天跑完400公里。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而且它的耐力非常好,汗血宝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
刘瀚见过几次,还骑过两次,非常喜欢,问汉武帝要,他都没有舍得,毕竟他目前也只有一两匹。
刘瀚是谁?
兰陵侯,大汉战神,骠骑将军,汉武帝的侄子,太子的太傅,目前除了刘据,汉武帝最信任和支持的将军,卫青的接班人……
他要汉武帝都舍不得,足以见得他是多么喜欢这马了,他还歌颂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为此,汉武帝连续派人去大宛求马,但结果不尽如意。
汉朝不断派出使者,加上使者的素质不一,有些西域国家因此开始怠慢、冷落甚至拒绝为汉朝使者提供食物,还给使者制造很多困难。
他们仗着天高皇帝远,大汉帝国鞭长莫及,行为就越来越出格。
更有甚着,特别是楼兰、车师两个国,地处汉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上,更是不断攻击汉使,加上不时也有匈奴零星的军队时常拦截,给大汉帝国通往西域增添了一些障碍和麻烦。
而且,就算使者好不容易到达大宛国,它们还拒绝,说要用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换,简直是欺人太甚,汉武帝都快忍无可忍了,决定先灭了楼兰和车师。
于是,这一年,汉武帝命从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击姑师(车师)及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