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被阿爷喂胖了(1/2)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第204章 被阿爷喂胖了: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见沈爷爷对种大棚蔬菜不感兴趣,沈冬素就不打算去庄园看看了,结果还没到庄园,刘管家就带人在路边迎着。
让大家进庄园喝杯热茶暖暖,他不说还好,一说沈冬素立即就觉得全身发冷。
然后大家一进庄园就不想再往下走了,庄园不光有大棚蔬菜,还有暖棚种的花草,这是专为做香水种的。
沈爷爷和刘管家去喝茶,沈冬素几个则在暖棚里赏花,她多看一眼滇州运来的茶花,那管事立即就让人装起来,准备送到沈家去。
她及时制止了,不过在看到大盆栽种的金桔时,她要了两盆。这桔子好看又好吃,能泡茶能熬糖果。
在零食匮乏的农村,很受孩子们喜爱。满进来不看花,盯着金桔舍不得挪脚。
看了花看菜,沈冬素的农女基因觉醒,不用管事动手,自己上手割了一把鲜嫩的韭黄,掐了水嫩嫩的白菜、茼蒿……
不一会就装满一竹筐,让管事先送到沈家去,晚上烫火锅吃。
婢女说温泉池子已经备好,玫瑰花牛乳池子,王妃可以去泡一泡解乏。
沈冬素问满想不想泡?满心翼翼地点头,又问那婢女:“姐姐,我也可以泡吗?”
婢女忙笑道:“当然可以,姐可常来庄子玩啊!”
都不用说衣裳的事,刘管家早就备好了,满的衣裳庄园虽没有,但有绣娘在,她们三个泡好,绣娘就能赶制出一身新冬衣来。
这个时候沈冬素自己都要感叹一句,当王妃的生活是真奢靡啊!
幸好,她总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否则真被这糖衣炮弹给攻陷了。
沈爷爷也被刘管家强行安利,让沈林钟带去泡药浴。
沈冬素则和月见、满泡玫瑰花浴,满泡的脸蛋红红的,声感叹,要是大莲姐和大麦姐能来就好了。
农村冬天极少洗澡,因为烧热水费柴,且洗澡还容易冻生病。
若说澡洗得少,那头几乎是一个长冬都不洗,所以大人孩头上都长虱子。
沈家的情况好起来之后,沈冬素之前就大力除虫,虎都给剃了个平头,家里人算是没长虫了。
冬天也能洗上几回澡,但哪有这温泉泡得舒服,都是一盆热水随便擦擦。
婢女还送来茶水和点心,三人边泡边吃喝,满忍不住问:“冬素姐姐,你在这边的家里,都这么舒坦吗?”
她指的是在夫家,也就是凌王府。
沈冬素笑着捏了捏她的肉脸,递她一杯牛乳茶道:“只要在家里,就是这样。不过我总出门,在家的时间少。”
这是真话,去长安她在禁区呆的时间更长,在王府还怕有探子,还真没随心所欲地享受几天。
满好奇问:“那姐姐为什么不在这里住?要回咱家住?”
沈家虽然在村里算是最好的宅子,可跟这王府庄院是没法比。
沈冬素失笑:“因为这里再好,没有满你们啊!姐姐回家又不是为了舒坦享受,是为陪你们。”
宅子再好,没有亲人,也只是房子,不算家的。
满似懂非懂,但笃定地笑道:“我知道,冬素姐是为了陪阿爷!”
“刘叔总请阿爷来这里做客,阿爷都不来,也不许蒋婶来。”
沈爷爷不知道自己能为孙女做点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约束好家人,不占凌王府便宜,不用孙女的名意在外面行事,不让孙女的名声受损。
想到阿爷,沈冬素的心暖暖的,阿爷就是沈家的定海神针,想想若没有阿爷的约束,蒋氏那样的性子,得把家搅成什么样!
泡了温泉大家都觉得筋酥骨软,不想迎风走回家了。
她听到满声问月见,这衣裳要不要还回来?她怕走回家把鞋子走脏了。
月见揉揉她的头发笑说,不说还,是绣娘送她的。
满既开心又忐忑,因为阿爷总教她,不能随便要王府人送的礼物。
刘管家先是留大家在庄园多住几天,王妃回来还没在王府住过呢!
府里的下人管事,都等着见一见王妃。沈爷爷让冬素留下住,他们先回去,沈冬素不答应。
她在王府才叫没啥事干,就像满说的,只是过的奢侈些而已。她让刘管家安排马车,大家坐车回家。
又对刘管家说,年前会回王府一趟,给府上的下人发过年的红包。
刘管家听说明天是沈家村打糍粑的日子,专程送了三大袋糯米。
这个礼物沈爷爷很喜欢,一再跟冬素说:“多打点糍粑,你带到幽州去吃。”
“拿清水漂着,吃到明年三月都不坏。”
沈冬素失笑:“阿爷杀猪让我带腊肉,杀鸭让我带风干鸭,又腌咸鸭蛋,还让我带糍粑。我您是不是觉得幽州没吃的啊?”
沈爷爷呵呵笑道:“阿爷当然知道幽州有吃的,可外面的东西再好吃,也没家乡味好啊!”
满声说:“大莲姐说山沟里正月初就有野荠菜挖,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多挖一些给冬素姐带走。”
林钟笑道:“这还不算,阿爷还单独开了块浅泥塘,养了黄鳝和泥鳅,也是给你带走的。”
沈冬素摆手道:“这可没法带!这东西要吃活的,半路死了就不能吃了。”
沈爷爷笑道:“多少带一点,拿坛子养着。黄鳝炖腊肉可是咱光州的名菜,王爷在边关过年,总得尝个家乡味。”
沈冬素失笑:“我这才回来几天,你们就忙着给我准备临走的东西。”
满笑道:“阿爷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姐姐要是不回来,就让刘管家用大船送去。”
这就是回家过年的意义啊!回来是大包包地给家人带礼物,临走时家人又大包包地准备着家乡特产。
沈冬素想到在长安过的年,所有人都带着伪善的笑,那些所谓的亲人,人前彬彬有礼,人后恨不得将你五马分尸。
天家无亲情这句话,在过年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到去了幽州要几年回不了家,沈冬素越发珍惜在家里的时光。打糍粑这天,全家出动,不,应该是全村出动。
提前一夜泡好糯米,孩子排队等着往家里抢蒸桶,男人们拿着棍子或是擀面杖,哪家糯米蒸好就去哪家先打。
十几个青壮围着装满冒着热气的糯米大石臼,齐声吆喝着使劲舂,快舂好时主妇上前沾凉水给已经成一团的糍粑翻个面,再接着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