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给拗相公上课(1/2)
知否笑长歌第253章 给拗相公上课: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李安觉得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最为中肯。
王安石既不贪腐,也不好权,完全没有私心。
然而他对变法过于执拗了,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偏执心理。
最后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
这些想法在李安脑子中一闪而过,李安也顾不上多想,笑道:“那只是我个人一些浅薄之见,让介甫兄见笑了。”
那些守旧派,或许有人只是顽固守旧,也有人是觉得若是变法会引起更大的乱子。
而他们限制皇帝的就是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轻改。
这次登门,一方面确实是想听听李安的言论,另一方面也是想考验考验他。
这个措施看似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
听到拗相公说别人顽固,李安总感觉想笑。
毕竟这些官员很多本身家里就是地主乡绅,他们即便知道当地地主乡绅隐田逃税,也不敢捅破。
这个政策执行后,单是一县就清查出两万多倾的漏税田地,简直触目惊心,骇人听闻。
古代朝廷政令只能下达到县,底下的乡镇就要靠当地的乡绅来治理了。
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祖宗之法不可改。
由官府发放马匹或者官府给钱百姓自买,每户一匹,条件好着可以养两匹。
这句话在王安石变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安见王安石这么说,知道不说说肯定是不行的了,沉吟了一会说道:“在我看来任何法度都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要因时制宜。
而方田均税,就是从新丈量天下田地,按照田地来收税。
若是他现在的提醒,能够让王安石早些认识到一些问题,即便最后变法还是失败了,后果也不至于全让百姓承担。
也正是因为王安石此举动了所有地主乡绅的利益,为他变法失败,埋下了伏笔。
但是更多的只是因为变法影响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而且战马由不是光吃草就行了,还得吃精粮和食盐。
王安石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对官员体系下手,军队方面出了保马法,也就整了個保甲法。
“介甫兄真是难为我了,我毕竟年纪尚,阅历浅。这些我目前也没办法。”李安摇头道。
因为县官要想治理好地方,必须得有当地乡绅配合。
而且正规军招募兵丁,这些青壮就是很好的人选。
李安对于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只是略有了解,如今听王安石讲述,不得不说,他的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好的。
王安石越听眼睛越亮,他一直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一政策,可是把百姓给坑苦了。
一般来说,县官到任,都会请当地乡绅吃饭。
正所谓皇权不下乡。
他能从李安的语气中感受到李安对变法之事,不愿多谈论。
古代虽然皇权至上,但其实除了前几代皇帝,后面皇权已经慢慢被大臣给限制了。
很多法度都是建国初期制定的,在当时的情况下适用。如今过去这么久了,自然会滋生很多弊端。而变法的目的,就是制定符合如今情况的法度,消除这些弊端,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然而宋夏之战,通往西域的灵州城也丢了,西域这条路也彻底断了。
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可不会管这些,马只要出了问题就要由百姓来买单。
文武官员自然不乐意了,纷纷反对,官家顶不住压力,只能叫停了。
为什么呢。
王安石觉得李安之所以如此,是担心泄露出去,被守旧派针对。
然而他们定下的越多,对后世皇帝的限制越大。
并没有对军队和官员下手,范大相公之所以新政失败那么快,就是因为他想精简官员。
王安石对此并不失望,反而主动的把自己想到的一些变法措施,讲述给李安听。
开国皇帝们都想自己建立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担心后面皇帝出现昏君,于是便定下了各种规定。
像收税,地方治安,甚至乡村的一些案子,都是乡绅帮着处理的。
不过王安石到底是吸取了范大相公新政失败的教训。
不过王安石的措施也不是全都有弊端,像将兵法就很有效的解决了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
若是惹的乡绅不满,甚至连税都收不上来。
农田水利法,也是有益无害的好政策。
所谓的保甲法简单来说,就是让乡村百姓组建民兵,稳定地方治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