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夜校”与“精神文明”(1/2)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第226章 “夜校”与“精神文明”: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刘福生一咬牙,说道:“成!我来组建这个建筑队,我还就不信邪,搞建筑能比我们当初在京西地区打游击还难。”
刘之野听到这里,心中大喜。他姐夫刘福生是个严谨认真的人,若是他一心投入建筑事业,再加上“样式雷”一族的帮助,必定能够取得成功。
他看向了三大爷刘元海,三大爷也笑着点头同意,说:“这是好事儿,由福生当建筑队长,我完全赞同。
咱们村的民兵素质高,区里大比武的成绩也总是最好的。这些可都是福生的功劳,之前公社还想调他去武装部当副部长呢,可惜被他给拒绝了。”
“我现在担心的是,上马的项目太多,恐怕难以管理。这一年多来,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包括养殖牲畜、螃蟹、种植中草药、水稻、果树,修建学、道路,还要上马建材厂、建筑队、自来水、中医药教育等。
任务繁重,管理起来恐怕会有些困难。”三大爷说出了他心中的疑虑。
听他这么一说,三大爷等人总算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原来他如此重视村里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为了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来考虑的。
再说,他们白天给孩子们上课都已经累得够呛,再让他们晚上给大人们来上课,他们还能愿意吗?”
在村子里,这些工作需要村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成功。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有村民不分老幼,人人都得加倍努力才行。
刘之野笑着回应道:“村里学不是正好有现成的老师吗?”
周校长闻言,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嘿!您说巧不巧?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另外,他们还得办夜校,扩大稻田养殖地规模,种植果树、中草药、通上自来水等事宜。
在这年月里初中生就算是高学历了,有个学文化就能进工厂做工不是指分配,绝大多数人可都是文盲。
起初,周校长也是答应了下来,但是后来有其他老师也提出类似的要求,周校长便感到有些为难。
不大一会儿,周校长便随着三大爷一起过来了。
三大爷沉思片刻后,坐立难安,他起身说道:“我去请周校长过来一起谈谈。”
大家伙闻言,他们觉得刘之野岁说的对,一齐点头不已。
“咱们,办夜校!”刘之野认真地道。接着又说道:“现在全国都已展开轰轰烈烈地扫盲运动,咱们村也不能落后。”
“别的地方的夜校主要是让大家认字识字,能让他们简单看懂书、看报即可。
“另一个情况是,许多老师的家属其实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她们懂一些算算画画,正好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刘之野深有感触地说:“得办学校才行。”
这个村子与外界的差距,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宁静与美好。
培养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管理或者技术人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关键。有了众多有文化的人才加入,我们的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但我的想法是,我们的夜校应该更加正规一些。大家应该像在学校一样,一级一级地学习正规的文化教育。
一个人还好,他勉强还能卖个老脸,去讨个人情办成此事;但是这么多人要求入籍,他觉得他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于是,刘之野便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与周校长讲述了一遍。
白天,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到了夜晚,他们也未得一丝闲暇,全心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培训中去。
三大爷听了这话,高兴得直点头:“入籍的事儿好办!咱们村子有的是地儿,也有自己的建筑队砖瓦厂,想盖多少间都行,这都不算事儿。工作嘛,更是手到擒来,咱们现在缺的就是劳动力。”
刘之野点头表示同意三大爷的说法,刘家庄人口确实不多,人才也有限,大多数是目不识丁的老农民。具体的工作确实难以安排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刘之野向远方望去,见到周校长与刘竟斋谈笑风生,点头同意了三大爷的提议。
所以人才稀缺,有点儿文化的人都会选择去城市里吃公粮拿铁饭碗,傻子才回到村子里来工作。
刘之野笑着说:“咝!还别说,这法子可行啊!老雷说得没错,您看啊,好多老师在一个学里一呆就是好多年,有的甚至就是一辈子。
有高z文聘的人,在地方上绝对是绝对是抢手货,毕业后是妥妥地干部身份。
而有初中、高z文聘的人,在当前时代普遍都是国家分配工作,并不需要自己找工作,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就已经是比较高的学历了,都会进入到国营工厂里或者政府单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