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 第42章 举起正义的大旗

第42章 举起正义的大旗(1/2)

目录
好书推荐: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在深爱的时候不忘恨你 娇软女配穿年代文 我成神经病,这不是你们想要的吗 四合院我有一个未婚妻 太素 安德大人 你要乖 金串子的新书 甲九观 破产千金重生退婚,转头下乡养猪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第42章 举起正义的大旗: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rad2八月的豫东平原,早上有一些凉意。正是秋收前几天的农闲,太阳一会儿升起,空气如蒸汽一般,燥热得让人心里犯急。趁现在凉快,很多人赖床不起。

清晨,阳光还没有完全驱散夜的凉意,侯印已经在院墙外高声喊叫:“二叔,起床没有?”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急切和不安。

刘汉山正在院子里洗脸,准备前往集市,他听到声音后,笑着回应道:“印哥,进来吧。大清早猫叫春一样,是不是嫂子昨天把你关门外了。”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试图打破清晨的紧张气氛。

侯印没有接刘汉山的话茬,他蹲在院子的老槐树下,脸上露出心事重重的表情。他转向正在扫院子的刘德全,用一种严肃的口吻说:“二叔,和你说个事。”

刘德全放下手里的扫把,走过来,递上烟袋锅,语气中带着关切:“啥事儿,你这么一本正经。”

刘曹氏在屋里做饭,一听说有事儿,也急忙走出来,手上还沾着未洗净的水渍。侯印接过烟袋锅,不紧不慢地掏烟丝装烟,然后点燃,吐出一缕白烟。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口:“前红楼樊家,出事儿了。”

刘汉山转过头来,盯着侯印的后脑袋,语气中带着紧张和担忧:“出啥事儿?”侯印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然后才开口:“刚才我从南地回来,碰到我表弟付二憨。他替樊家送信,不认得你们家,正好碰到我。”

听到这个消息,刘汉山和刘曹氏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刘曹氏急切地问:“你要把人憋死不成,樊家到底出啥事儿,你来个痛快话。”侯印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整理思绪,然后才缓缓开口:“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听付二憨说樊家出了大事。他们让我尽快来告诉你们,希望我们能过去帮忙。”

“樊家那个宝贝儿子被人抬了。老抬临走放下话,一千块现大洋赎人,否则撕票,扔黄河里喂鳖养鱼。”

“一千现大洋,这是要逼人上吊。”刘德全自语。

“樊家让汉山筹借八百大洋,剩余的钱自己筹借。要是没有,年下和闺女结婚没戏了。”

刘汉山抓起衣服,几步冲去院门外。刘曹氏在后面高喊:“你慢点,去了好好安慰你老丈人。”

一路上,刘汉山琢磨这事儿是咋引起的,是那股老抬做的活儿。第一个当然想起胡萝头,这个人是当地最大的老抬头目,每天不知道干多少坏事儿。胡萝头家大业大,手下老抬很多,分成了十几个帮派。附近几个大村子前红楼、土山寨等,都是以村为体系,自成一干队伍。也有以家族势力为纽带,相互抱团取暖。平时,这些老抬内部摩擦不断,胡萝头还要以大家长的身份明断是非。只有来了大活儿,譬如去那些大户人家抬人,胡萝头才能把这些人拢到一起。

刘汉山在思考了一番之后,果断地否定了胡萝头。他对胡萝头的行事风格和原则了如指掌,深知这位江湖人士的习惯。胡萝头在江湖中名声显赫,他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抬人做活”。

所谓“抬人做活”,就是胡萝头带领的手下们,总是前往外县承接各种任务。他们与附近一些大户人家关系密切,合作无间。这些大户人家也知道胡萝头的信誉,因此愿意将一些棘手的任务交给他们。

胡萝头对手下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深知江湖中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用一句文绉绉的话说就是“不得扰民”。一旦发现有人在他的地盘上祸害附近村民,他一定会严惩不贷。即使是手下的小弟,也别想轻易逃脱制裁。胡萝头的要求简单明了:不许在他的地盘上为非作歹,否则不死也要脱层皮。

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则和规矩,胡萝头在兰封县的威信很高,老百姓不讨厌他们,胡萝头江湖中的地位越发稳固。他手下的兄弟们也都深知这一点,因此行事格外谨慎。在胡萝头的领导下,他们不仅为附近的大户人家解决了不少麻烦,还维护了江湖的和谐。

刘汉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对胡萝头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果断地否定了胡萝头,继续在江湖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刘汉山想不起来还有那些老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到前红楼村去抬人。前红楼村兰封县东半县最大的村子,有近万口人。付家、刘家、靳家是大户人家,人口过千。一般的老抬队伍,走进前红楼村,里面有意设计的街道东拐西绕,外村人很难走出来。如果不长眼抬了四大家族的人,一声吆喝,几百口子就把你堵在大街上,砖头瓦块什么的,不知道从哪里就飞了出来,绊马索野兽夹让你寸步难行。前几年山东一队响马30多人进了前红楼,村里一夜鼓声锣声不断,火铳鞭炮不停,到了第二天早上,30多个响马全倒在大街上,至此,老抬和响马经过前红楼村,宁愿绕道二十里远也不进村。

刘汉山一路小跑进了樊家。一家四口有坐有站,樊玲珑和樊盼弟泪水涟涟。樊一篓蹲在门前抽烟。樊付氏站在一边抹眼泪。

樊玲珑的妈妈樊付氏说,昨天晚上他们仨去盐场晒盐,家里就剩我和铜锣。天朦胧黑,突然来了三个人,说是找丢蛋鸡,看到只有我们娘俩,两个人拧着我的胳膊,把我关在屋里,搭上门帘,另一人抱起铜锣跑了。临走说,给七天期限,樊家拿一千大洋去黄河滩赎人。

“不用猜,肯定是胡萝头干的。附近几绺子老抬,只有胡萝头敢进前红楼抬人。”樊一篓道。

“叔,不一定是胡萝头。我听说老抬有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胡萝头经常到河东曹县、黄河北岸的长垣、延津一带抬人,很少在本地作案。”

刘汉山说,民国时期的中原各县,匪患猖獗。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两股数百人的老抬。平原上的老抬不同于山区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土匪,他们没有固定窝点,白天不敢啸聚,兵勇散落在村庄户舍,和平常人一样种地干活过日子。老抬头目住在村里相好或情人家里避身,实在无聊会像胡萝头那样,背个粪筐上街捡粪,装作勤劳奋勉的老农。或者骑马牵驴集会上嬉闹,码牌赌博喝花酒,扮作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旦有事儿,通过眼线快速传递消息,夜晚在指定地点集结,聚起一支队伍,奔赴目标。

官有官路,匪有匪道,老抬有自己规矩。老抬在那里住居,绝不在本地做活儿,还常能仗义疏财,帮助当地民众干些事儿,这也是收买人心,为自身安全着想。兰封县的老抬,常到外地干杀人越货的勾当。河东响马,也经常到兰封县抢劫。如果老抬知道了是河东响马,也会及时报官,让县衙派保安团过来剿匪。有时他们主动出击,打跑河东响马。当然,他们去河东也常碰到响马的伏击,铩羽而归。

这些所谓的“假老抬”,其实并非真正的专业土匪,而更多是由各村游手好闲的村霸和二流子组成的乌合之众。他们缺乏土匪的规矩和纪律,行事鲁莽而野蛮,只图一时之利,不顾长远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当季汉众人穿越到三国剧组 蜀汉 皇城诱 抗战:从金陵保卫战开始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女帝的极品太监 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汉风烈烈起南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