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督造献陵(1/2)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第87章 督造献陵: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袁天纲接到圣旨,让他协助将作大匠姜行本督造献陵。在朝堂上,姜行本提出:
“按照‘堆土为陵’的原则建造,献陵的封土堆高十九米,底部东西长一百三十九米,南北宽一百一十米,由于万寿原周边地势平坦,只有从其他地方运送土方。目前距离万寿原最近的是五十里外、渭水岸边的北阳原,建议征集关内道的役夫五千人,需要把北阳原的土整体挖走,运输到万寿原,再堆土为陵,工程耗时一年。”
李世民看罢皱皱眉,说道:“五千役夫、一年时间?时间太长了吧,目前大唐经与突厥战争后,财力匮乏,恐怕难以支撑这么浩大的工程。”
姜行本听罢,很为难地说:“按照‘堆土为陵’原则建造,已经是非常节省的了;如果按照‘依山为陵’原则建造,恐怕工程造价十倍于此。”
“姜爱卿,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李世民询问道。
“圣上,臣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段纶勉为其难地回复道。
“袁爱卿,你呢?”李世民看了看一边的袁天纲。
“微臣倒有一个办法。”刚才李世民与姜行本商谈的时候,袁天纲的大脑里也在飞速地思考这个问题,听到李世民问到自己,他看了姜行本一眼,缓缓地回应道:
“微臣认为此工程存在两大难题:第一是取土困难。第二是运输困难。”
姜行本在旁一听,不以为然地一笑,心想:“袁天纲说的那两个难题,我也清楚,看这子有什么妙招?”
袁天纲继续说着:“微臣在寻找帝陵吉壤时,曾路过渭水上的便桥,就想起当年圣上在便桥上与突厥颉利可汗杀白马为盟。”
李世民一听到袁天纲提到“渭水便桥”,就深有感触,若有所思地喃喃:“渭水、便桥!”
袁天纲继续说道:“微臣追忆渭水便桥,便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充分利用渭水来解决这两个难题。”
李世民一听袁天纲有更佳方案,就来精神了,急切地问道:“袁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袁天纲回答道:“首先,我们可以先自万寿原到渭水岸挖一条河道,并接通渭水,将河道挖出的土堆放在河道两岸;再将从北阳原挖的土通过船只,经渭水、河道运输到万寿原。这样可以解决“取土困难”和“运输困难”两大难题。同样,也可以通过这种办法解决建造地宫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
其次,等献陵建造修复后,再将沿河道的土与地宫建筑垃圾回填到河道中。
这样,水运相比较陆运既省时又省人力,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微臣测算过,只需征集三千役夫,工程时间还可以大大收缩,仅六个月时间献陵就可以完工。”
李世民听罢,连连称赞,同意按照此方案执行。
一日,万寿原的献陵工地上,在将作大匠姜行本主持下,袁天纲与将作监属官们一起商议建筑石料如何运输的问题。虽然通过渭水与河道解决了取土困难的问题,但是又出现如何将建筑石料运进地宫的新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