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明末】公主为帝 > 第68章 禁海之别

第68章 禁海之别(1/2)

目录
好书推荐: 转职人皇,技能变态点很合理吧 荒年,官府强制发俩老婆 四合院:何家兴亡,我辈有责 崩铁:纳米旅长的星河之旅 大秦:新世纪 龙袍与朱笔:清宫秘录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她踏着光而来 无绝之境 魔御天启

【明末】公主为帝第68章 禁海之别: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珍娥,把书一人发一份。”朱媺娖吩咐费珍娥把自己在四川写的两本书刻印了几十本分发下去。

这两本书一本叫做《西洋诸国记》,详细记述了如今欧洲各国的历史、军备、战争、政治、技术。另外一本叫做《论西洋航海时代对华夏影响》,里面主要写了欧洲大航海时代对明朝的影响,白银涌入、海贸大幅度增加、隆庆开关等一系列造成的效应,这是第一次有人从国家方面上宏观写明这一切。

16—17世纪明朝所处的生态位,既并非所谓的“闭关锁国”,也非“明朝在16世纪挣的盆满钵满,所以没有错过大航海”,更类似于被动的供货,而不掌握硬通货的流通,甚至连国内的货币体系稳定都做不到。外部的运输链条和贸易据点也没有掌控,结果就是受外部市场的波动影响极大。

这种状态下根本就谈不上主动迎接大航海甚至主导大航海,只是凭借祖宗遗留的产业挣了笔快钱而已,最后因为没快钱又加剧了内部的紊乱。

但同样,“明朝的海外贸易不如前代”完全是无稽之谈,明朝以前哪个朝代海外贸易做得逼其他国家闭关锁国?

中国对白银近乎无穷无尽的渴求引起了欧洲各国各种剧烈反应,逼得西班牙国王在1593年就发布贸易禁令,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此后有十多次颁发类似的禁令。

日本为了防止白银的流出,在1624年实行了严厉的锁国政策,德川初期日本对外贸易还是开放的,和中国明朝虽然未能恢复“勘合贸易”,但民间贸易并未中断,可随着日本白银的大量外流,幕府还是采取了锁国政策。

也正是由于从海外贸易得来大量白银盈余,明清中国才会选择白银做为货币,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贫银国家。

明朝只有太祖高皇帝认真搞过海禁,其他的皇帝在位时期,海贸都很发达。

高皇帝搞海禁的原因一是防止国内外力量勾结的需要。明朝建立初期,南方张士诚、方国珍等残部仍盘踞在沿海岛屿,企图内外勾结,东山再起。后来胡惟庸案爆发,牵扯罪名有私通倭寇,因此朱元璋担心重臣与外国势力勾结威胁明王朝。

二是以明初那惨痛的战争损失,各地因为战争导致的无人区,人烟荒芜,北方还有北元虎视眈眈,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封建帝王都该知道这个时候谁还有力气往海洋上使。(明军在历代开国军队里是最像人的了,整肃军纪也很早,各地的无人区和明军关系都不大,最惨痛的北方是元军和红巾军拉锯导致的,明军收复北方的速度很快)

三是防范倭患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自元代开始,东南沿海倭患日盛,明朝建立初期,面对北元的威胁,东南倭患相对较轻,加之明朝对日政策的失败,使得无法从外交上解决倭患问题,只得加强海防,实行海禁政策以防倭寇与民间接触。因此,实行海禁政策也是解决倭患的需要。

明清两朝的海禁之比用个通俗的比喻,明朝搞海禁是大学大教室不让你玩手机,大清搞海禁是衡水中学不让你玩手机,都写着不让你玩手机。

宋朝也不能说鼓励海贸,北宋缺铜,严禁铜钱出海,还对香料等贵价进口商品禁榷防止贸易逆差。只能说两宋允许海外贸易收税,谈不上鼓励。

最早的禁海从南北朝之时就有了,之所以说明清闭关锁国,也是因为明清时代的海洋贸易是无法跟得上内地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所以说是落后的,跟不上时代的。

如果说明代的海禁封建,那清代的禁海迁界就是赤裸裸的血泪史,是康熙为了避免郑氏海军通过袭扰沿海来攫取给养的措施。迁界禁海内陆与台湾同痛,大陆痛则痛一隅,台湾痛则痛全身,为求以福建沿海的代价来削弱郑氏海军。

在当日原因福建海贼猖獗而议迁界,又因贼势蔓延止迁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贼,故并迁及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五省之界,是迁五省之界者其祸实始于福建之郑贼也。

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着尽流移。

翻译: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内迁,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够野 美食:带双胞胎去幼儿园当大厨 燃烬 直播被骂,我靠黑粉系统赚翻了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恋爱脑被读心,霸总天天自我攻略 夫人,你也不想这样吧 谁敢惹首长的小甜心,灭他全家! 我在红楼梦中当神医 夫人带孕出逃,京圈大佬彻底失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