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略施小计(1/2)
北宋最后的良心第135章 略施小计: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第15章略施计
曾布再问,韩忠彦不答。
问的多了,韩忠彦只说:“若有心陪我一醉,便举杯。”
这话说了,曾布也知道不合适再问,要问也再等等,等韩忠彦心态平复。
喝酒。
曾布还赋诗一首。
当晚,韩忠彦醉了,倒在床铺上呼呼大睡。
曾布家人来送饭。
曾布知晓了今日大朝会上所发生的事情。
在曾布听来,韩忠彦还真是一个背锅的,私盐的事情他大概听说过,应该是宗室所为,而韩忠彦的弟弟是驸马,这事韩家成了背锅的。
还有什么伤人害命,抢夺他人家产……等等。
韩家,不至于作这些贼才干的事情。
倒是弃河湟之罪。
这事,韩忠彦也不能算有罪,只能说有过。
倒是另一件事情,引起了曾布的警觉。
章惇即将复相,而且他与朱太妃有密约,是什么密约呢?
曾布感觉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当晚,就有人开始活动了起来。
梁府,花厅。
梁莘这边酒喝着,铁捕头递上了一份名单后离去。
章惇看完名单大笑:“老夫略施计,曾布此贼的潜藏的党羽便……哈哈哈。”
苏轼:“下作,你就是如此歹毒,当年也是这样对我的。”
章惇突然变的严肃:“对你,没有。你这个伪君子,虽然有才却无智,老夫对付你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手段,随便就能够拿捏。”
“老匹夫……”眼看两人要开骂了,梁莘赶紧开口:“我心中有个疑惑。”
“讲来。”章惇也顺坡下驴。
梁莘说道:“就昭文馆的记载,元丰六年安焘同知枢密院,西夏用兵,并派了使节过来。哲宗问二府(枢密院是西府,中书门下是东府,合称二府)给出建议,将熙、河等州全部放弃,安焘一人力争,反对这样的作法。”
章惇摸了一把胡子:“记得,他当时的疏是这样写的:自灵武而东,皆中国故地。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
梁莘问:“为何,这一次他要选择放弃河湟?”
章惇想了想:“老夫猜测一下,他必是想,这是最好的选择。官家登基,不足以守祖业,放弃一些原本就守不住的,还能保住更多的,若是不放弃,或会失去的更多。”
苏轼也说道:“虽然这老贼不是好人,但这次说的我认同。安焘师从胡瑗。”
胡瑗,梁莘听过。
史称安定先生,就梁莘所知,有三大成就。
为大宋规范音律、提倡太学生在学校寄宿,以及要求德、智、体、乐全面发展,以及实施分科教学,推及普及教育等等。
著有《武学规矩》一书,提倡兴武学,抵御外敌入侵。
以及,开创大宋理学先河。
是理学先驱、思想家、教育家。
苏轼的话就是在说,胡瑗的学生,怎么可能是随便屈服于外敌的人呢。
所以,苏轼支持章惇的分析。
安焘,一样看不起赵佶,弃河湟是无奈之举。
河湟之战开启之后,安焘数次请教自贬外放,今日朝堂上也提出了致仕还乡。
章惇拿起酒杯发了一会呆:“莘哥儿,请范公出面,你请安焘喝酒,请他出任左仆射。这院内的事情,不需要让他知道,这其中分寸,范公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