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一举三得(2/2)
回档之1995第081章:一举三得: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假不假我不管,你就出出主意,《商海》那边该怎么弄,”钟长林道:“你要能一个月把《商海》也推上17万销量,我给你包一个大红包。”
已经月底。
商都那边,《青旭》的9月刊,最后一批刊物印发后,基本确认销量在17万左右。
单月17倍的涨幅,堪称业内奇迹,就算圈子里普遍认为《青旭》下个月想要守住10万销量的门槛都不容易,但人气已经打开,下个月到不了,以后继续努力就是。
于是,压力就去到《商海》那边。
钟长林本来是对《商海》寄予厚望的,谁能想到会是这种反转,但他也丝毫没有放弃《商海》的意思,恰好尚骏提起,就再次将主意打到苏杭这里。
不说之前的种种,最近一段时间的巡回签售,因为某个少年的不断谋划,加上他的执行,每到一地,都能引起不错的反响,《数不清的流年》销量因此明显提升。
钟长林一直在跟进销售数据,确认只要按照计划把这次巡回走一遍,《数不清的流年》省外销量,少说也能达到四五十万级别,与省内0万的销售体量相加,最终七八十万,虽然让人遗憾,但大家也都已经尽力。
百万销量,终究可遇不可求。
总之,《青旭》妥了,《数不清的流年》也已经尽力,那就趁机换一换心思。
餐桌旁。
苏杭听钟长林说什么大红包,却是摇头:“钟伯伯,尚哥要做桑河酒业这个题材,我肯定配合,但想要短期内再冲一个十几万,我就真没办法了。”
钟长林不放弃:“你仔细想想,要不,我再预付个10万什么的?”
如果能让《商海》短期内冲破10万销量,钟长林还真不介意再掏10万出来。
苏杭想了下,说道:“这个,如果要说,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抓大新闻。不过,商业上的大新闻,我就说一个,前些日子亚细亚被供货商砸了,这种新闻,《商海》敢去深挖吗?”
商都人近些年的骄傲,亚细亚商城,按照后世的说法,最近,终于还是‘暴雷’了。
钟长林一听,立刻摇头:“不能挖啊。”
亚细亚的问题,表面上是拖欠供货商货款,实际上……反正,确实不能挖。
特别还是中原省的媒体。
你敢乱来,一群人收拾你。
添乱不是?!
苏杭倒是记得后来,有一本书,介绍了亚细亚的历史,他当时看完就觉得,作者非常聪明,把亚细亚的失败‘精准’地归结为管理上的极度混乱。
盲目扩张啊缺少财务规划啊营销开支过度浪费啊之类。
反正,很聪明。
想着这些,苏杭摊手道:“所以,想火的方法其实都在那里摆着,只是《商海》不能做而已,那就没有其他了。”
钟长林也是感慨:“想火和想活,咱还是分得清的。”
“慢慢来吧。”
许多人针对《青年日报》这一天的某个报道都只是调侃时,没人知道,相应的文章,在这个下午,夹在国内一系列其他新闻中,被送到了燕京城中央台主管新闻的一位领导手中。
央视要做到眼观八方,同样不能缺少对国内其他媒体的关注。
主管新闻的领导处理完今天的几份文件,趁着下班前的一些时间,开始翻看秘书送来的各地资讯,很快就注意到了其中一篇,《少年作家竟然还是广告策划》。
领导第一反应是很感兴趣。
不过,读到其中某个名叫‘参商’的笔名,顿时就皱起眉头。
前些日子中原那边的沸沸扬扬,他也有所关注,就觉得下面人太胡闹,为了卖书,什么噱头都敢乱造。
连带着对那个所谓的少年作家也没有好感。
本来要随手丢在一边,稍微犹豫,还是决定看完,然后,领导就被其中一段吸引。
关于‘一举三得’。
让剧团得到了工作,让酒厂得到了宣传,让百姓得到了娱乐。
能做到当下位置,针对某些事情的敏感度,绝对不会缺少,不管是不是某个少年作家策划,若这件事本身是真的,还是值得好好宣扬一下的。
毕竟国家目前确实面临某些问题。
眼前这法子,轻松解决了一个戏剧团六七十人的工作问题,而且,还让三方同时得利,这种事情,宣扬开,全国推广一下,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斟酌片刻,领导很快喊来秘书,示意手中的报道:“程,你联系河元那边,先确定一下这件事的真假,如果是真的,派两个记者过去,仔细调查一下。”
秘书程点着头,又问几句,才离开了办公室。
领导再次将面前的报道读了一遍,用红笔在‘一举三得’几个字上圈了一下,批注一番,打算如果事情确认,就把这篇报道进一步往上送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