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1/2)
大明1805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朱靖垣看完汽车,又摆弄了一会儿自己要求制作的几种新型枪械。
这时候的主流步兵枪械是大栓——栓动步枪,自行车兵和传统骑兵用马枪或者说骑枪。
骑枪也就是上辈子的卡宾枪,kar98k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卡宾枪。
现代人可能很难想象98k这种东西竟然属于短卡宾枪……
因为它们已经从一米二以上的步枪长度,缩短到了一米一左右了,已经属于“短枪”了。
但是对骑兵而言仍然比较长,对于巷战而言会显得更长。
所以朱靖垣要求设计突击步枪和冲锋枪。
参考对象基本没有怎么考虑,直接选择了卡拉什尼科夫ak47/ak,以及波波沙ppsh41/43。
当然,口径改成了大明常用的八毫米,但是相比步枪子弹减少了装药量。
只是现在做出来的成品,让朱靖垣感觉有点难用,主要是都比较沉重。
应该是当前的制作工艺水平相比二战仍有差距,没办法在近似重量下制造同档次的自动武器。
朱靖垣提着一把加重版的ak问郑复光:
“都督府的人怎么评价?”
郑复光直接照搬了对方的话:
“对于突击步枪,都督府的评价不高。
“他们认为,作为单兵主武器使用的话,突击步枪比现有栓动步枪要更加沉重。
“作为轻型机枪来使用的话,射击精度和破坏力又比较弱。
“如果给步兵大量配突击步枪,给后勤造成的压力太大,相当于轻机枪数量增加了好几倍。
“在当前的典型战术体系中,没有适合这种武器发挥的地方。
“关键是要重新设计缩减型弹药,这将改变整个弹药生产体系。
“都督府最终没有订购突击步枪,建议改成半自动模式,并使用现有的栓动步枪弹药。
“对于您设计的冲锋枪,都督府的评价还不错,但也不准备大规模使用。
“只是少量订购了一批,准备尝试和传统步枪配套使用。
“所以殿下,工部也在等您的回应,要不要设计与现有步枪共用子弹的突击步枪。”
朱靖垣听完之后毫不犹豫的摇头了:
“不要,现在用的是专门设计的,相对栓动步枪缩小了尺寸和威力的子弹,做出来的突击步枪就已经超重了。
“如果用栓动步枪的完整大子弹,肯定会让枪械变得更重,那就更加没办法普及,真的只能当作轻机枪用了。
“让工部继续优化生产工艺,想办法降低枪械的整体重量,同时继续想办法提高射击精度。
“都督府不愿意尝试大规模更换这两种枪械,最关键的原因多半还是后勤压力。
“全面使用自动枪械,现在后勤体系肯定供应不上,但是以后就未必了。
“我们正在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汽车,这是未来的后勤主力。”
一战时代其实就有自动步枪了,例如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沙皇露西亚的费德洛夫1916。…勃朗宁的设计初衷,是准备作为单兵自动武器使用的,这个目标其实就是突击步枪。
但是它太大太重了,长度一米二,重量七点二公斤,单人没办法很好的携带。
使用完整的栓动步枪子弹,巨大的威力和后坐力也很难使用。
当时的后勤补给能力也让这东西难以大规模普及。
结果变成了班用轻机枪,从一战一直用到了二战,还很受欢迎,属于是彻底跑偏了。
露西亚的的费德洛夫1916,符合绝大部分的突击步枪定义,甚至有点过于超前。
一米长的枪身,六点五毫米的口径,四点四公斤的重量。
但并还没有大规模列装,沙皇就没了。
再加上相对作战环境而言太超前,并不适应当时的战场环境,在1925年就彻底停产了。
都督府给的建议,指向了班用轻机枪,现在大明有班用轻机枪,要升级也可以专门设计。
所以朱靖不准备“重复发明轮子”,毫不犹豫的拒绝变成班用轻机枪。
但也不准备造太过超前的东西,太过超前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大明现在直接造小口径突击步枪,相当于是跳过活塞式星型发动机,直接去搞喷气式发动机。
七十年代之后,6毫米以下小口径突击步枪,逐步取代762毫米的中口径突击步枪。
其基础是生产工艺的提升,让小口径步枪可以用更大比例的装药,获得更高的初速。
在四百米的距离上,更高初速的小口径步枪占优,更轻、更强,没道理不换。
但是现在,大明的工业水平,大概相当于一战后的英美,暂时搞不出来他们七十年代的东西。
现在造个四十年代后期的完全体的ak47都费劲。
ak47这种突击步枪,子弹相比栓动步枪的子弹,已经大幅度缩减了装药量,降低了威力。
让它在二战时代的技术水平下,能够较好的平衡生产难度、威力、易用性三者的关系。
在一战时代,硬要使用比它更小的口径,当然可以降低枪械的整体重量。
但是,也必然导致枪械威力再次下降,在战场上的作用就会变得很尴尬。
这其实苏联在1925年停战费德洛夫1916的主要原因。
所以朱靖垣暂时也不准备搞小口径,就是把有希望实现的ak47和波波沙当做目标。
看完了枪械,朱靖垣有随便浏览了其他的几种机器,按照自己的经验提了些建议。
最后带着郑复光和所有工匠,去不远处的休息室里面开会,安排未来的工作:
“咱们大明航空公司,设在流沙城的分公司,未来的主要任务是研发。
“流沙城不适合建设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就算是大食国要建设工厂,也得放在两河流域或者是大食海、大秦海沿岸地区。…“具体的研发方向有三个,可以因此设置三个实验室。
“第一个是活塞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继续研发飞机和汽车用的活塞式内燃机,探索任何可行的办法,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提高总功率和功率密度。
“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的,基础性的实验室。
“第二个是机器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设计具体的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继续优化现有的几种飞机和汽车的形态、传动、控制、生产等工艺层面的技术。
“同时尽快完成一种尽可能廉价,尽可能方便批量化生产,但是仍然可靠的汽车设计。
“第三个是涡轮实验室,提前开始摸索新类型的发动机设计,我会提供一些设想,这个实验室的名字,也来源于我的设想。
“这种发动机是应用于未来的……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实用化。
“现在进行的仅仅是原理和可行性上的探索,不需要急于形成实际成果。
“不用担心浪费钱,所有的实验室都是花钱的,只要成功了,全都能赚回来。”
朱靖垣说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端起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
周围的工匠们低声议论了一会儿,对于朱靖垣前面两个要求都没有任何疑问。
那都是理所当然的方向,他们自己也都已经规划过的。
大家好奇的是,最后一个项目,也就是所谓的,未来动力实验室。
有想法,却不是现在的,直接喊着未来多少年之后才能用,这到底是多么复杂的东西?
工匠们性格大多比较直接,再加上朱靖垣一直比较随和,所以郑复光就当代表直接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