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我自分兵大梁去(2/2)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731章我自分兵大梁去: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一旦齐国有所动作,赵国将在短时间内沦陷大量的土地。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广袤的地盘,才让赵括有胆子抽调兵马。
说白了,这么大的地盘,就算是齐国真的出兵来打,一个个城池夺下来,也且费点时间,这点时间,足够赵括解决掉粮道的问题了。
以齐军的战力,即便是打完了这场战争,再抽调出兵力回头弥补,也还来得及。
没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当然,若是齐国能不动,那是最好。这也是赵括要求平原君立即照会齐国的原因。
相信平原君也会理解自己的意图,一定会安抚好齐国的上下,不要参与到这次的决战之中。
而除了齐国的风险之外,大梁城也是这次行动的风险之一。
虽然从现在来看,魏国的绝对主力已经全部调了出来,可难保大梁城内还有部分部队,哪怕只是万人,也足够魏国坚持一段时间了。
此时若是信陵君跟那庞涓一般,无奈班师,那倒还好,不管是全部班师还是偏师救援,自己就有十足的把握能解决掉粮道的危机(偏师救援,吃掉偏师之后,信陵君还是得救援大梁)。
可若是信陵君就是在轵城硬挺着不回来,跟自己拼时间,谁胜谁负,赵括还真不敢确定。
除了以上两者之外,最后的风险,自然还是前线的李牧及周骐的大兵团。
在先失了廉颇这位大将,如今又被断了粮道,虽说军中的粮秣还足以支撑一段时间,但对于将士们心理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战力,继续和秦军战斗,等待自己略略有些「遥遥无期」的救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尤其,赵括甚至都不能给李牧一个具体打通粮道的时间。
这对于一名将军而言,的确相当不容易。
若是一般的将军,甚至不惜代价,直接带兵回转都有可能。
赵括当然愿意相信,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会有足够的能力平复将士们的心情,也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他的救援。
但终究,那可是三十万大军啊!
不管怎样,赵括的军令既下
,便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余地了。
若是失败,只要邯郸、上党以及代北、中山郡的基本盘还在,那赵国就还有希望,毕竟,仅仅这些地盘,已经比自己穿越而来时更大了。
即便失败,无非是将统一的日子稍稍后延而已。
一边想着,赵括的十万大军一边已经踏上了前往魏国大梁的路程。
看着茫茫的前路,赵括的心中却是充满了斗志。
而此时尚在轵城城楼上,看着手下将士巩固城防的身影的信陵君,随着轻松拿下轵城,切断赵军补给线的兴奋感渐渐褪去,信陵君却是更加期盼着在轵城之前,看到赵括大军的身影。
是的,从信陵君的角度来看,赵括不可能会不管轵城。
围魏救赵的情况,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在信陵君看来,攻轵城远比攻大梁来的可能性更大。
造成这样认识偏差的原因很简单,信陵君瞧了一件事情——赵军在战事一线所囤积的粮食数量。
谁都知道,粮食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语更是不绝于耳,可偏偏,军队和粮草往往还是分置两地,除了粮草要源源不断地收集和运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制约」二字。
三十万大军孤悬于外,换了你是王上,你会放心?
即便那人忠心耿耿,可那人下面的人呢?
因此,粮草、兵马分置,既有利于统兵的便捷,也更有利于王上对军队的遥控。
这也是大军之中,往往只有十数日粮草的原因。
只是这些,在赵括这里却通通行不通。
首先是洛城和新郑的存在,让存粮有了足够的地方,根本不用担心会影响到行军布阵;
其次,赵括在赵军之中的威信,别说李牧了,就算是李牧和廉颇、田单加起来,也抵不过,自然也根本无惧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问题。
也因此,从一开始准备和秦军决战之时,赵国就在洛城和新郑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即便战事已经进行了月余,两城之内的粮食也依旧足够三十万大军至少一月之供给。
只可惜,作为袭击轵城策划者的信陵君显然没有意料到这样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对于粮食存量的判断失误,这才让信陵君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
很简单,若是大军只有不足十日之粮,赵括得知轵城丢失,便有一两日,大军赶至大梁还要五六日,粗粗算下,仅仅是陈兵大梁便要六七日的时间。
而想要两三日便攻下一国都城的大梁,却也根本不可能。毕竟,城内虽然兵力不多,但凑一凑,一两万人还是凑得出的。
十万对两万,还是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坚持个十数日根本不是问题。
在信陵君的谋算中,赵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自然也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